罗氏递了信儿,回家后就立马去山上?寻了个隐蔽的地儿挖地窖,都没让村里?人知?道。
挖完地窖,半夜再偷偷往山里?运粮食被褥干粮啥的。
弄好后,孙家的汉子基本就不落家了,日日在山里?待着,连砍好的柴火都是妇人进山担回家。
谨慎些总是没坏处,就算兵爷突然进村抓人,他们也?早就第一时间躲起来了,只要没被抓到,征兵令就是一张纸,屁用没有。兵爷不会一直守着村子,更不会抓妇人和小娃,只要壮年汉子藏着,躲过了,日后顶多?被被征走?的人家骂几句孬种,反正只要能保住命,这些话落在身上?就跟挠痒痒一样不痛不痒。
朱家和罗家也?是如此,这就是早得信儿的好处,有时间准备,更能防备,那就比别人多?一丝活命的机会。
他们都对亲家很是感激,家里?的老人更是念叨闺女没嫁错人,这门亲事结的好……当然,这些事赵老汉和王氏都不知?道,他们正在商量要不要运新粮去镇上?换成陈粮。
往年都是要换的,不换不行?啊,粮食根本不够吃,不换要饿死?的个人。
“今晨我那老姐姐来家里?耍,提起这件事,问咱家是啥想法。”一两千斤粮食听着不少,可家里?十几张嘴要吃饭,这点粮食咋够,就算换成陈粮都要过紧巴日子,何况这点,“咱村现在这情况,他们也?不太?敢去镇上?,担心遇到熟人。”
“那就去清河镇,若是不怕远,石林镇也?可去。”赵老汉想了想后说道:“咱家就不换了,费大劲儿去外头换粮不如在家开荒,新粮咋都比陈粮好吃,咱也?是黄土埋脖子的年纪了,不说享福,有这个条件也?莫要受罪,该吃好的就吃,如今也?不缺这一口。”
王氏点头,她也?不是守着粮仓非要饿肚子的性子,这方面老两口想法一致,有小宝在,他们只要不懒,就不会缺粮食吃。
“那回头你们去木屋再扩建一间粮仓,建大一些,粮食总不能堆在院子里?,得有个地方放。”王氏犹豫了下,还?是道:“要不还?是让老二老三跟着大河他们走?一趟?如今地里?也?没活儿,闲着也?是闲着,既然小宝帮他们拿了一袋子粮食回来,让老二老二去换成陈粮,去年是一斗换三斗,虽然不咋好,但也?能吃,换回来单独腾个地儿放,神仙地存粮食不会坏,三五年也?放得,日后等有机会了,就拿给他们。”
赵老汉想了想,点头:“成。”
说了是自己人,那就真是自己人,老两口半点没私心,还?想着拉拔他们一把?。
一百斤新粮换三百斤陈粮,若遇荒年,三百斤粮食都能救一家人的命了。
换了,给他们存着。
第 84 章
两日后。
天麻麻黑, 一群人或扛或背或担着粮食前往石林镇。
为了?安全起见,他们商议两日后, 最终还是决定去更远的石林镇。潼江镇是不能去的,清河镇可?以去,但是遇到熟人的可?能性很大,只有石林镇最安全,走路都要走上两日,结亲都不可?能往那?个方向找人家?, 那?都属于远嫁了?。
这次去石林镇的人不少,除了?赵全赵勇他们,还有村里好几户。换粮是每年秋收后家?家?户户都要考虑的事,村里人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潼江镇, 好些人连清河镇都没去过,更别说石林镇, 连在哪个方向都闹不明白?, 大家?能依仗的只有老赵家?的人,毕竟他们连府城都去过。
是顶顶有本?事的汉子,能顶事儿呢。
最靠谱的赵大山还是留在家?里养伤, 这次领头的是赵二?田和赵三地兄弟俩, 俩人担的明面上是自家?的粮,实际是李大河他们几家?的粮, 不过这事儿没让任何人知晓。赵二?田也不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