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。

赵老汉就是吃准了这点, 这才拖了些日子。

半个月差不多了, 一辈子长?在庄稼地里?的老汉婆子,就算家里?顶梁柱没了, 秋收这种大事, 就算是半身不遂都会拖着身子下地。

这就是农民,秋收的重?要是刻在骨子里?的,只要能动, 那就要干活儿。

而家家户户的收成几乎和往年没啥太大差别,一亩地平均收了二百七、八十斤粮食, 只有几户人家达到三百斤,都不用?装袋,有经验的在晒谷场一瞅,心头大概就有了数。

赵老汉往外还是说自家今年一亩收了三百斤,他家第一个晒,第一个收,守在晒谷场的都是些娃子,自然看不出来。那几个老把式得?了空来晒谷场扬谷时,老赵家的谷子都收了一半,自然没看出端倪。

运送粮食的人,最终选了十来个有把子力气的妇人和老汉,带头的是李来银,赵老汉虽然很看不上这老头,但一码归一码,他是真能哭,也是真会演,起码能哭得?里?长?很心烦,一刻都不想看见他。

上次也是他去桃李村通知,这次也由他带头,也算熟门熟路。

晚霞村到桃李村这条路,不是他们平常去潼江镇那条山路,要绕很远,虽然路也不好走,但好歹是平的,驴车和牛车没办法走,但独轮车可以。全村三十几户的粮税,算下来就是几千斤粮食,而且还不能比着数目交,得?多带些,要应付官爷的踢斛。

踢斛淋尖算是官吏在收粮税时的一种“合法收入”,简单说法就是百姓把粮食运去镇上,再倒入装粮的容器斛斗里?,官吏这时会用?脚尖踢踹斛斗,漏撒出来的粮食就会算成运输和保管中的损耗,不算在应收的数目内。

斛斗未满,就需百姓自己用?粮食补上,否则就是不合数目。

而这一部分,便是官吏的合法收入。

踹多少,得?多少。

大兴朝的税收制度是十五税一,就是你收了十五斤的粮食,得?给朝廷交一斤,老赵家今年六亩半的地收了近两千三百斤,按照这个数目算,他们家今年要交一百五十斤粮。不过他们对外只说一亩地收了三百斤,那就是差不多两千斤的样子,那就是一百三十斤左右,不过为了应付官吏,起码得?多带个一二十斤以防万一。

这种事情以前就发?生?过,有百姓比着税数运粮,结果遇到个心狠的官吏,直接给他踢了一二十斤出去,最后就是数目不达标,只能回家去凑粮。

踢斛是个技术活,焉知好些官吏进?衙门的头一件事就是学这个本事,毕竟这可是个正大光明吃油水的活计,干一回肥一年,这话真不是说说而已。

老百姓对此也是敢怒不敢言,拿官吏一点办法都没有,胳膊拧不动大腿,自古都是如此。

老赵家没有用?独轮车的习惯,往年是父子几个轮流扛着粮食跟着里?长?他们去镇上,今年没办法,就连他们家的粮食,名义上都是赵山坳这些族人帮着收的。同理,若是有人来村里?,看见村头和村尾新建的房子,也可以说是族人帮着建的,理由随便找一个就成,啥山里?太大我?们找不到人,但藏在山里?的人却可以看见山下,只要他们看见新房子,就知道山下安全了,就回来了。

也可以直接说村里?人见他们迟迟没有下山,相中了这块地,直接霸占了别人家的宅基地。

这些看似和筛子一样经不起仔细琢磨的借口,但往往还真能让人相信,因为霸占人家宅基地这种事儿多得?很,一个村子里?啥样的人都有,奇奇怪怪反而正常。

但很显然,村里?商量许久后还是丢了三五具尸体在进?出村的那条小道上的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?,这段时间无人再踏足晚霞村,这些乱七八糟的借口他们也没用?上。

这日一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