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去年你离开时少多了。”

因为艾琳娜从互联网上看到许多案例,加上柯南的套路也是很经典的三选一、密室杀人等等,一周一更新的便士小说对她来说并没有什么压力,即便在女子学院忙于画图册,她也会抽空出来写这本小说。

其实,这本小说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,也就是转移读者对《达库拉》的注意力,然而,艾琳娜决定继续写下去,主要是因为“欢乐之家”强烈要求她更新“谜题晚宴”节目。

在爱德华所雇佣的剧作家的帮助下,“陪审团游戏”被陆陆续续改编成“谜题晚宴”,每次演出都会随机选择一个案件,但很快,伴随“陪审团游戏”的销量增长,观众们已经提前做好了功课。

“不能再这么下去了!”爱德华好几次跟自己的妹妹诉苦道,“你知道吗?他们甚至有一个专门的‘谜题晚宴’俱乐部!每次他们都会把重要的证物和证词保留下来!甚至还要专门排演几遍!”

一开始,爱德华收到这个消息时,还以为是某些私人俱乐部在模仿“谜题晚宴”,心中不免有些担忧,害怕自己突然多了几个强劲的竞争对手。是的,欢乐之家至今还没有碰到过“谜题晚宴”的竞争对手这场游戏的创作门槛实在太高了,普通人根本无法轻易复制。

然而,当他决定混入其中,亲身参与一次他们的活动时,他才恍然大悟。这哪里是简单的模仿?简直是照搬!那些人不只是模仿了欢乐之家设计的情节,连台词和布景都几乎一模一样,仿佛将‘谜题晚宴’整个搬到了他们的小圈子里,比欢乐之家还要严谨得多。

不过,他们照搬只是想在欢乐之家七百多位观众面前炫耀自己的“聪明才智”。即便是他,也难以对这些行为提出严厉的指责。

爱德华一度取消赠送“证词”的环节,试图给这些积极的观众增加障碍,但这并没有什么用,观众们完全可以将道具藏起来,侍者们也无法每一个都打开来查看,太费时了,观众会抗议的。

所以,每当提问环节一开始,整个音乐厅的观众都会齐刷刷地举起手,对案件的细节倒背如流、了如指掌。爱德华已经毫不意外了。

虽然随着贵族们社交季的返城,它对这些新客人暂时保持着新鲜感,还能勉力维持一段时间,但肉眼可见地,欢乐之家需要继续扩充“谜题晚宴”的案件数量。

所以还是写柯南吧,可以把里面的案例改一改给“谜题晚宴”用,还能做成“陪审团游戏”,一举三得。

由于艾琳娜的勤奋更新,《柯南探案》逐渐在工人阶级读者群体中流行开来,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治安环境的担忧。毕竟在书里的米花市犯罪率堪比哥谭,有时候赶稿的时间紧迫,艾琳娜都懒得想动机,可能只是人群中多看了凶手一眼,他就凶性大发,将此人杀害,堪称随地大小死。“米花大舞台,有命你就来”,这谁看了能不害怕?

不过,他们倒也不必太过担忧。毕竟,在没有警察的当下,艾琳娜并没有在小说中提供任何具有可行性的犯罪技巧。书中的犯罪手法就像“雾天狗杀人事件”那样,乍一看花里胡哨,但真正尝试按照书中的描述去实施时,人们很快就会发现,这些方法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。

可以说,她也算是为卢恩顿的治安尽了一份力。

当然,在制造恐慌的同时,艾琳娜在书中传授了很多侦探技巧,介绍了前几年在米国发明的摩尔斯电码、鉴定死者死亡时间的简单方法、以及苦杏仁味的“□□”毒药等等。

“还有一些记者在采访那些贫困人家的孩子,问他们长大了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,”朋友笑道,“他们居然说,想要成为一名侦探!甚至学着小说里的样子,组建了一个少年侦探团。”

乔治瞪大了眼睛,惊讶地问道:“真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