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它们并没有花费特别多的版面, 所写的文章更偏向于正经的戏剧评论, 《时代报》探讨故事背后的灵感来源,和其在社会中的意义, “……剧中的亡灵象征了那些无法摆脱的过去,和隐藏在暗处的潜在危机,而观众们的恐惧,正是因为对这种不确定性和未知威胁的真实反应……”

《每日新闻》则重点评价那些演员们的表演,称亡灵演员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,人类演员在面对亡灵时的逼真反应也使观众们仿佛亲历其中。

至于其它报纸,有的谈及观众反应与社会影响,有的关心剧中互动环节和创新之处,探讨这种形式对未来戏剧的启示。

总而言之,在这些报纸杂志们的发力之下,坎特音乐厅带来的魔术对其它音乐厅的影响,在欢乐之家似乎都以一种无形的形式消弭了,好奇心强、试图挑战自己的胆量、想坑亲戚朋友的人们,纷纷涌向欢乐之家,希望能赶上这个潮流,以免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说不上话。

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
而目前为止,欢乐之家都没有送出去一枚镀银徽章,和威尔斯他们一样,那些挑战自我的观众们在经历第一波互动时,便叫嚷着要取消这个环节。在爱德华的指示下,他们甚至在欢乐之家的售票桌上竖起一个牌子,写着“谁会是第一个拿走镀银徽章的勇敢者?”

“不管是谁,反正不是我,”威尔斯在已经对这部戏剧有心理阴影了,他现在路过音乐厅都觉得里面阴气森森的。

但是,不得不说,这部戏剧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戏剧本身,因为之前作者的推崇,“野人俱乐部”的作者们一大半都对这部戏剧充满兴趣,而当他们看完回来之后,更是灵感充沛。每周朗诵自己作品的常规聚会,都有不少恐怖佳作的出现。

可以说,主持人的初衷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得到了实现。

为了感谢他们的灵感来源,这些作者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的作品里加入了一个白裙女人亡灵。可以想像,这些作品一旦刊登出去,白裙或许会成为亡灵的象征之一了。

这些佳作刺激了那些没敢去观看的作者们。一位威尔斯熟悉的面孔转头询问他道,“你也去看过那部戏剧了吗?怎么样?真的很可怕吗?”

威尔斯首先关切地询问了对方的健康状况,在确认对方心脏无恙后,才轻松地拍了拍胸脯说:“其实,我觉得它并不如外界所渲染的那般恐怖。事实上,我觉得它有些被过度夸大了。”

怎么说呢,可能因为他是被坑去看的,所以也很想坑一下别人。

“真的吗?”这位熟人疑惑道,“其他人都说非常吓人。”

威尔斯稍显心虚地回应:“可能是因为他们参与了互动环节,那个环节确实比较惊悚。但只要你选择不参与,就不会感到那么害怕了。”

熟人半信半疑,便去询问其他成员。不知是否听到了他们的对话,这些成员突然改变了之前的评价,纷纷表示《鸦羽之宅》并不可怕。

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
“真是世风日下,人心不古啊,”威尔斯在心里感叹道。

随着《鸦羽之宅》的观众越来越多,欢乐之家柜台上的小物件也越来越多,甚至还重启了《灰姑娘》的柜台。除了之前的那些小饰品,《灰姑娘》有的贺卡、墙纸、礼品包装纸……,爱德华统统给《鸦羽之宅》都安排上。

这些小周边都卖得很好,不管是印着骷髅的贺卡(或许用在葬礼上?),还是黑漆漆的节目宣传单……比不上《灰姑娘》,但能将谜题晚宴远远甩开,很难想象观众们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购买的。

其中比较受人欢迎的,竟然是那首亡灵出场必唱的歌曲乐谱,以及那封在鬼故事里提到的、记载着诡异故事的信件,老实说,爱德华真的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