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举起沾满泥土的手,嘴角扬起一抹微笑。

种地可真累啊!

但站在田埂上,看着田地间排列整整齐齐鼓起的小土包,沈芫心中满是成就感。

再等几个月,泥土内的种子吸收够营养,就会破土而出,长出生机勃勃的芽苗。

土地就是无限的可能。

晚间,村民们都忙完,又聚在稻床。

妇人们搬来几口大铁锅,男人们用泥巴临时垒起灶台,不一会饭香就从锅盖下漫了出来。

沈芫揭开锅盖,锅里下的是用绿豆擀好的豆子面,汤里加了肉丝、青菜和芝麻叶,又挖了一大块猪油进去,香的让人直流口水。

沈芫当即给自己盛了一大碗面。

村民们端着面碗坐在稻草堆上,围成一团。

“沈姑娘,你当初免费给我们治病,如今又免费送我们药苗药种,还出钱请人教我们如何种植,你真是我们楚家村的大恩人啊!”

第120章 就凭咱俩的交情。

买药苗药种的钱是田氏出的,但她不想跟村民解释这笔钱的来由,便借口这笔钱是沈芫给的。

所以听村民们这么说,沈芫并未解释,只道:“大家愿意把家中的良田空出一年,跟着我种药材,我也很感激。”

“要说感激就言重了,我们当不起!当不起!”

村民们摆了摆手。

除了免费给他们提供药苗药种外,在种植药材前,沈芫还给他们立下字据,只要产出的药材能用,无论多少,她都会按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。

所以他们根本不用发愁种的药材没有人买。

这么好的好事,不跟着做的人才是傻子!

沈芫操心着金陵城新铺面的事情,所以她并未在楚家村逗留太久,第二日便赶着自家的马车进了城。

她请来指导种药材的老先生会在楚家村待上一个月,观察药苗药种的存活率。

沈芫给老先生付过钱,安排他在村长家暂住。

回到建安城,沈芫歇了一个晚上,第二天天一亮,便带着刘嬷嬷早已为她准备好的行装,和海棠、水仙、春桃三人一同坐上马车,去了金陵城。

因为这次同行的人多行李也多,马车只够她们几个坐的,没法躺下睡觉。

沈芫在途中的驿站住了两夜,用了三天才到金陵。

到了金陵城,海棠几人被眼前繁华景象深深震撼。

各式各样的店铺琳琅满目,让她们目不暇接。

远处秦淮河岸的金玉楼,五层楼檐上铺着金瓦,远远看过去金碧辉煌,比醉春楼大了不知道多少倍。

街上的行人大多都穿着锦衣华服,色彩鲜艳。

酒楼茶肆人满为患。

春桃一边走一遍感叹:“这金陵,可真是富贵迷人眼啊!感觉耳边叮铃作响,是金子往我口袋掉的声音啊!”

水仙点头:“我以为建安城已经够富庶了,没想到金陵城更是奢华、富贵!”

她们从前在醉春楼,前五六年练功学艺,基本连醉春楼的门都出不来。

后来能挂牌迎客了,花妈妈才会允许她们去街上逛逛,买些胭脂水粉,不过还会让两个小丫头跟着,以免她们跑了。

所以他们三人虽都快二十岁了,除了建安城的街道,别的什么地方也没去过。

想到这,海棠不由说:“若不是当初选择跟着沈姑娘,恐怕我这一辈子都不知道金陵城长什么样!”

“比建安城更繁华的有金陵城,比金陵城更繁华的还有京城,以后,会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你们。”沈芫笑了笑:“走吧!去看看我们的新铺子!”

“好!”

几人来到沈芫租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