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来了林清源,为自己斟酌。
“其实母后这个提议也未尝不可,毕竟,前朝确实是相位空缺,而后宫……”,林清源抿了抿嘴唇。
“后宫也不太安稳,倘若你能依了母后,倒也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。”从心而论,他并不反对这个提议。
“朕何尝不知这点?可她提议的人选偏偏是审食其,你说,若是传扬出去,这像什么样子啊。”刘盈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儿。
“这么多年了,你到底还是没真的放下。”林清源闻言,也叹了一口气。
“朕不是不心疼母后,可朕登基以来,她做过多少越俎代庖的事,朕都数不过来。”
“是,以前朕年幼,无力治国,她帮扶着,朕也无话可说。”
“可朕现在都已经亲政好几年了,还是处在母后的威压下,束手束脚,不得自由,就连为自己冤死的兄弟报仇,都得迂回而行,考虑再三才动手。”
“且事后朕不仅不能令真相大白于天下,还要想尽办法为母后遮掩她的处事不公和偏心妄为。”
“还有这次漪房的事,倘若不是朕以死相逼,只怕她绝不会承认自己意在去母留子。”
“这一桩桩,一件件,朕哪个冤枉了她?”
“如果这次朕真顺了她的意,令审食其做了丞相,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样了呢。”
……
面对着林清源,刘盈也不遮掩自己的情绪了,直接把这些日子积压的怒火和不满统统宣之于口。
而在这许多怨怼之语的背后,还隐含着刘盈对吕雉插手前朝政务的不满。
以前母子虽不和,但却不曾摆在明面上,如今数件事情叠加在一起,又兼他现在是成年人了,有自己的想法,不愿旁人觊觎自己权柄,如此这般,冲突自然就在所难免。
“可如果你不答应,母后不是恐怕,而是一定不会出席立后大典,如此一来,后宫失和,恐前朝也会有所议论,届时,你又该怎么办呢?”
林清源没有对他和吕雉的关系发表意见,而是客观的推测他拒绝后的结果,让他自己考虑怎么做。
“朕为难就为难在这儿了,所谓,家丑不可外扬,且朕先前已经亏待了漪房,倘若因为母后不出席她的立后大典而惹人再起非议,朕这心里,怎么过意的去呢?”刘盈抬手捏了捏眉心,可见是无奈的。
“其实,若你应了母后,倒也不亏,一旦审食其做了丞相,那么治粟内史的位子就空了出来。”
“俗话说,民以食为天,倘若你能将这个职位牢牢控制住,再加上如今太尉周勃的鼎力支持,那么前朝很多事,反而能把握的住了。”
林清源看出了他在为难之下的妥协之意,所以才有这样一番话,当然,他分析的也十分中肯,粮与兵,捏住这两样,任谁如何,也翻不了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