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ancesca是博士,35岁时,在国外一家知名的研究院获得了博士学位。

面临着巨额的利益诱惑,以及各种的丰厚到不可思议的利好优惠政策,她非常坚定地带着自己的项目回国。

回国不到两年,她带领的团队就攻克了一个巨大的难题,昆仑Ⅰ号面世。

男友说得jsg很激动,还说他以后也想去华国科学研究所工作,说到了最后,他又想到了什么,补充着说。

“哦对了,她的中文名反差太大了,我记得很清楚,叫应浅浅。你说我们以后生的孩子,是不是可以取名叫小小或者清清这种,以后就也能这么厉害?”

男友不看综艺,不知道应浅浅这个名字有多特别。

在和男友打趣之余,博主留了个心眼,吃完饭回到宿舍,正好没事干,跑去外网搜索关于Francesca的信息。

对比后她发现,这人和正在上综艺的应浅浅,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。

她抽出碎片空余时间,做了各种关键信息对比图,随手发到微博上,还带上了综艺的tag。

应浅浅是Francesca,这事肯定没跑了。

别的不说,想到自己能用这样的方式接近应浅浅,博主就有种很特别的感觉

大佬的马甲,居然是由她来扒掉的。

博主本身粉丝就不少,本身有院校背书,发出来的图文有理有据,微博热度上升得快,一点都不偶然。

被派去负责监控和应浅浅相关舆论的团队无从下手。

这并非是所谓的谣言,只是某个网友根据已知信息的猜测。

而且说实话,公关团队的人看着这条微博,也不由得有些相信,应浅浅就是那个研究员,这给出的证据太全了。

公关团队的人都傻了,跑去问总监怎么办。

总监看完了微博,内心的天平也跟着朝一边倒,觉得应浅浅就是研究员。

在这之前,也有某个网友提出应浅浅可能是那个研究员。

当时总监立马就让人控热度了,因为这想想都不太可能。

如果应浅浅真的是那么厉害的存在,干什么来参加综艺?

科研人员,不都是安安静静拒绝和世俗交流,淡泊名利,只沉浸在研究里,什么都不管的吗。

将应浅浅和科研人员联想在一起,实在是太让人大跌眼镜了。

总监面不改色地做了深呼吸,去请示特助。

特助直接承认了应浅浅就是科研人员,让总监不用怎么管,只要实时跟进舆论情况就可以了。

于是,在没有受到外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,#应浅浅是Francesca#的话题,以十分惊人的速度挂上了热搜尾巴。

不到一分钟,话题冲上了热搜第一,跟了个黑红的爆,热度还在不停地上升,和热搜第二的热度几乎形成一个断层。

外面的喧嚣,根本影响不了小院落里的安静。

瓷器碎片比较小,分拣时不能带护指,必须肌肤直接和瓷片相碰,保留触觉,也能把瓷片抓稳,不容易失手二次损坏。

应浅浅没有直接分拣瓷片,而是将所有瓷片都翻到有图案的那一面,端详了一下,在脑海里大致构思复原之后可能的模样。

瓷片都很小,没多少大块的碎片。

有的瓷片甚至跟瓜子差不多的大小,更别说这里面还是好几个瓷器的碎片,要找到每个对应的重新拼起来,难度还是有的。

第一天就给他们安排这样的环节,估计是孙竺君有意的安排。

孙老师想让他们意识到,文物修复不是一件能说说笑笑就完成的事情,是需要耐心和十年如一日的专注的。

大约看了有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