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章(2 / 2)

那个系统知道多少,为什么陈游礼如此笃定……

不知是陈游礼歪打正着,还是故意为之。他没有说亲子,而是之子。这句话有两重意思,一陈皎不是永安侯府的儿子,二也可以解释为陈皎并非男子。

而第二种,便恰好是侯府隐瞒多年的真相。

想到这,陈皎心沉了下去。

她将前因后果联想,敏锐地发觉,可能那系统也并非全知,而是只知道零星半点,透露给了陈游礼,这才导致对方理解错误。

不过随着时间流逝,陈游礼很可能会反应过来他的想法走偏了,从而猜到真相。而到那时,陈游礼寄信的对象便不可能是永安侯府,很可能是太子太傅、陈皎的政敌五皇子,最大可能便是太子府。

想到自己身份泄露的后果,陈皎狠下了心。

陈游礼不能留了。

陈皎想今晚便派人弄死陈游礼,但又迟迟不敢决定。

并非她狠不下心,从她决定加入太子党的那天,她便知道未来手上不可能丝血不沾。她担忧的是,陈游礼有系统帮助,还顶着男主光环,

陈皎不清楚那个系统能做到何种程度。万一这次她不能一举弄死陈游礼,岂不是打草惊蛇,万一弄巧成拙,反而引导对方猜到真相怎么办?

这不是陈皎多想,而是众所周知,男频文中谁想给龙傲天找麻烦,自己全家都要受牵连。

涉及家人,陈皎决定更慎重,也更谨慎些。

她沉下眼,招手唤来小厮,低声说了几句。

外面斜阳正落,屋内的窗户投进的光也显得昏暗,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
半响,陈皎吩咐道:“你找些人,将这些事传出去。做事隐晦些。”

她不能直接让陈游礼死,却能预防提前铺垫,让对方的话变得不再可信。

不久后,长安城中不知从何处传出一股流言。

据说陈游礼的诗词都是他窃取前人之言。因他词风多变,诗中时而悲秋伤月,时而缅怀人生。他一个农家子,又从何处才能得来这些境遇。

最有力的证据则是,陈游礼身负盛名,却从未写过股文文章,无论是在云山书院还是国子监,他每次遇见学堂考核不是晕倒便是消失。曾有人说他是不屑于功名利禄,现在看来却极有可能是他根本不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