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曾经替御亲征,段惟和的压力很大,要是输了,不止是当不当的了太子的问题,还有将士和百姓的命。
也许是当时年纪小,还担不起事。
但那种孤立无援的情绪,现在还记得。
段惟和此时也已经动了御驾亲征的念头,目前边关的情况很紧急,皇帝出征也能鼓舞志气,但各地的灾情也没平复下来,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,无人监国。
甚至动了一点立太子的念头,但很快就放弃了。
皇后无子,而这种情况下立太子,不但起不到稳定人心的作用,只会让汪家越发心寒。
但段惟和没想过让长宁去,如果这场战很有把握,让皇子镀镀金,那也是常有的事。
但这次,明显压力很大,此战至关重要,要是输了,总要有一个替罪羔羊,一个将领估计都不能堵住这天下的议论。
日后若是想立太子,这事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。
对长宁这个皇子来说,更是得不偿失。
但长宁就是提出来了。
“你应该知道这事不是儿戏。”段惟和目光深沉,此刻,他是把他当一个臣子来对待的,不是父子,不再带有个人的感情。
第189章 潜力
长宁也是这般,他是很正式地来提出问题的,也只有这种时候,才会叫父皇。
不然,几人私定都是喊爹,从华阳宫喊到乾清宫。
“父皇,没有什么事是天生就会的,我想去做,也想像父皇一样。”
嘴上是这么说,却同时又在心里补上一句,我不一样,确实是生而知之。
不管是梦里的上辈子,还是这辈子,长宁都没遇到什么他解决不了的事。
长宁的眼神非常笃定,话里不仅表达了决心,还有对父亲的仰慕。
说法很高明,就算皇帝日后想起来,也不会说有一根刺插心里,觉得早就生了觊觎之心,孩子想效仿父亲而已,哪有什么错?
当皇帝的,会很欣赏这种人,无论是在用臣子的角度,还是看皇子的角度,有野心,有本事的人,才是能用的。
父母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,但都这么要求了。
段惟和心里也有些蠢蠢欲动,只有经历过,以后才有可能担的起事来。
想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皇帝,可不仅仅是那些四书五经,一个国的担子是很重的。
只是,段惟和看向齐姣,他的心都如此煎熬,更别说齐姣了。
“长宁先前已经和我说过了,我没有意见。”只是,这话的语气很轻,不像平时。
齐姣平常说话的语气虽然温和,但吐字很有力,令人听的很清晰。
到后面长安提到也要去时,段惟和自然是反对的。
就算是在现代社会,对于不同性别的期望,也是不一样的,更何况是段惟和这样土生土长的古人,下意识地就排除在外。
时代的烙印,拓在每个人的脑子里。
不过,段惟和被说服的速度也很快。
长安也不是无的放矢,大禹也有过公主上沙场的事,而且,“父皇是觉得,这么多人,还护不住一个公主吗?”
如果长宁要出征,那护卫自然是少不了的,不管谁出事,肯定会先护着皇子皇孙。
“如果没有性命之忧,那为什么不可以,至于那些风言风语,我是公主,能奈我何?”说这话时,长安的脸上是极致的自信和张扬。
她就是这么觉得,苦练这么多年,为的就是这件事,那些人的话语并不能让她停下来,也没有那个资格。
从某种方面来说,段惟和也是一个极其自信的人,毕竟从小就是太子,在这种环境的塑造下,就决定了他的性格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