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想到他连肚子里孩子都主意都打上了,不过,她现在封贵妃,在别人眼中确实说不过去,除了孩子,几乎没有其他的仪仗。

段惟和也知道,所以,他才憋着一股气,要找个好封号,在其他地方补偿她,不然,他心里过不去。

“委屈你先在清风殿多待几日,宫里头的宫殿还得收拾一段时。”

“其他的也不用想太多,都交给我,好好休息。”

大行皇帝走了,宫里都要大洗牌,宫殿也要重新安排,加上太妃迁宫,还是要些日子才能安顿好。

待了小半天之后,段惟和就依依不舍地走了,回去批折子去了,就他不在的这点时间,折子都能堆的有半个人高。

后期康鼎帝几乎批不了折子,政务本来就堆积,再加上服丧,留下来的就更多。

分封的旨意隔了两日也下来了。

按正常的流程来说,应当是太子妃带着众人在元仪殿前接旨。

但宣旨的太监是直接到了后院各殿,来清风殿的是老熟人,赵进宝。

皇帝登基了之后,赵进宝跑上跑下,瘦了好几斤,但红光满面,乐在其中的模样,看起来对现状特别满足。

“奴才也是来蹭蹭娘娘的福气。”

“这话说的太客气了。”鹦鹉还在一旁给他塞了一把金瓜子,也是呼应那句,蹭福气了。

福气说不准,金瓜子是实实在在的。

因为她有身孕,皇帝也不让她跪,站着听就好。

真正的授封,是等她到了宫里,那时会有礼官来给她宣旨。

现在更像是一个通知。

圣旨的核心内容就一条,封为明妃,给她的宫殿是华阳宫。

其他的一大段前缀就是各种夸奖的话,夸的也很有文采。

小顺子作为打探情报的一把好手,等宣旨的太监们走了之后,也将各处的位份打听回来了。

除了她之外,还有两位身居妃位,林侧妃被封为容妃,李良娣被封为宣妃,都是有子,且家世不错的,自然该封妃。

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,侧妃只能有两位,不然,有一子,有资历的李良娣早就能封侧妃了。

下面的钟奉仪被封为瑛嫔,张侍妾膝下有一女,被封为恪嫔。

柳侍妾为仪贵人,王侍妾无封号,也是贵人。

都是资历深的,位份都不算低。

只是,太子妃那边……

眼见着后院都分封完了,封皇后的旨意还没下来,难免会有流言起来。

张皇后如今已经迁来了慈宁宫,分封后院的旨意也经过她的手,盖了太后的印章,对太子妃一事也是少有的知情人。

当时大行皇帝已经昏迷了,明眼人都看的出来,皇帝大限将至,而当时的太子却被禁军拦在乾清门前。

领头的正是汪家人,作为保皇党来说,听从皇帝的命令没问题,但一朝天子一朝臣,如今受冷落也正常。

在回光返照之时,康鼎帝总算是公布了立储圣旨的所在之处。

当时,张皇后就陪在康鼎帝身边,看的出来,康鼎帝心里应当是有过一番挣扎。

好在人之将死,理智也回笼了,那道旨是他早就准备好的,让太子继位的旨意。

不管他之前怎么挣扎,都不得不承认,无论从哪方面来看,太子都是最适合的人选。

老二性子懦弱,只晓得红袖添香,到后面怕是外戚当权,老四最会贫嘴,得罪了不少人,大了是好些,但也没老实多少,母家又不显,不服众。

老五性子跳脱,都能和自己的儿子玩到一起去,怎么看都不堪大任。

老七就不说了,整天想着要仗剑走天涯,又没及冠,于长于贤,都没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