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章(1 / 3)

为什么没人提取消官商,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少府给皇帝老银子的举措,只不过被民间那些不识抬举的商会给搅和黄了。减了过路税,官商就越发不好老银子了,与其现在提出来惹怒皇帝,不如等官商自己做不下去。

平息民变才是当务之急,民变有了一处,就可能还有很多处,处理不好,社稷危矣。

九皇子又站了出来,“父皇,粮食从其他地方运到京都需要一些时日,儿臣请父皇下旨开仓放粮。”

“朕倒是不知道你比朕还知道要怎么做。”

“儿臣不敢,请父皇息怒。”

“秦爱卿拟个章程出来,务必要京都尽快平息下来。”齐武帝说完就离开了。

秦阁老知道他这是对他、对九皇子不满,可这天下百姓又有谁对朝廷是满意的呢?

自那以后,京都的局势越发微妙了,陛下似乎是觉得九皇子顶撞了他,之后有什么差事都是直接交给三皇子,一副厌弃了九皇子的样子。

随着三皇子被重用,三皇子党的行事也越发猖狂了。

京都的种种还影响不到远在临安的人,温大学士看着徐京墨交给的策问,这文笔倒是越发的犀利了。“你是对着财税之事感兴趣?”

“老师,财税是国之大事,皇帝凭着心情任意修改会造成动荡的。”

师徒俩人说话比较随意,温大学士早就发现这个学生对于天子并无太多的敬重,“先不说内容,单说你这文章,文笔是好,但是若是个谨慎的考官,你这卷子只会被罢黜。”

不是每个朝臣都是直臣,忠言逆耳利于行,那也要看给谁说。没有功名,纵然你有千般抱负又能如何?

“学生明白。”徐京墨的性子便是如此,在自己老师面前,也没想着去遮掩什么。

“财税一事,从来没有哪一朝会亘古不变的。天灾人祸时,这税负、徭役是不得不变。”温大学士曾主管户部,他也知道应该是轻税负、徭役,这样才利于民生。但是现实的问题就是,哪都需要银子,即便皇帝不荒诞,这国库也没丰起来。

听着老师话,徐京墨也是有些无奈,说到底还是生产力低下。农民种出来的粮食直接拿去卖,赚到的钱是最少的,若是加工成点心,附加值就会多了许多。谷贱伤农,然农者国之基础也。

“老师 ,学生想出去走走。“徐京墨即便立刻去参加会试,也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是他的文章还算不得完美,他的很多想法都很好,只是有一点,他没有真的经历过民间的种种,所以他会对一些事情太乐观了。

温大学士其实是赞成他出去走一走的,但是不是现在,“等你考了进士再去不迟,风雨欲来时,你能丢下你的母亲、未婚妻一走了之吗?”

“不是已经削减过路税了吗?”

“你可知朝廷为何会通过这过路税。”当年他还在任的时候,有些事情已经初现端倪了,后来齐武帝的种种做法,只不过是加快了这个过程。

“学生以为是陛下强加于民。”

“没这么简单,最要紧的事情是朝廷缺银子了。不能减少花销,那就只能增加收入,这才是过路税出现的真正原因。”

温大学士看徐京墨对财税更有兴趣,便让他多去翻看一下过往的财税政策,尤其要结合当时的情况去看。

其实齐国的税就分成三大类,即田赋、徭役和杂税。因为本朝不禁止商籍参加科举,所以为官之人有不少是出自商户,动杂税尤其是与商户相关的,自然会被这些官员所阻挠。

百姓永远都是逆来顺受的,所以齐武帝时期的税赋调整都是动的都是与百姓相关的税,比如人头税,又比如猪样税。

从最贫瘠的人身上去榨油,能榨出来多少呢?杯水车薪,所以出现不停加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