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(1 / 3)

范学政只能心里感慨一句后生可畏。他待了几日就回府城去了,也许渔阳的法子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地方。只是,不是每个人都愿意,权利和资源垄断才是更多人所想要的。

送走了范学政,徐京墨又要开始忙秋耕。不过他答应过儿子要陪他,这次决不能再失言了。

小时谦过目不忘,南宫云辞教他《三字经》,到现在他已经完全背下来了,虽然还不会写,却也将整本书的字认了个七七八八。

徐京墨看到儿子的学习进度,除了羡慕还是羡慕。不过太聪明的孩子其实也不好教,他看着四岁的儿子,就和妻子商量,“我带他去田地里看看吧。”

南宫云辞看着白嫩嫩的儿子,再看看明显黑了不少的徐京墨,“你不是打算带谦儿下地吧?”

“那到不会,他这三头身,连个锄头都拿不起来,我只是想让他去看看。”看看庄稼、看看水利设施、看看粮仓,然后学些常识,比如种地、比如节气、又比如抗洪。

趁着他们还没有回到京都,小时谦可以多接触一下“民间”的事物,免得日后五谷不分闹笑话。别人讲的天花乱坠,都不如他亲身感受一下。

第94章 树欲静而风不……

小时谦还不知道自己的苦日子要来了,晚上和父母一起开开心心地用了晚膳。徐京墨笑的一脸慈祥,告诉他“明日,父亲带你出去看看可好?”

“不读书吗?”小时谦的习惯是每日晨起后跟着母亲念书,中午休息,下午玩。他以为徐京墨也是这样陪他读书的。

徐京墨看着乖巧的儿子,笑着说,“路上,爹讲给你听。等你听完了,我们再读书。”

“好!”

第二天大清早,徐京墨就把小时谦从床上抱了起来,由着奶娘给他洗漱穿衣。路上,小时谦昏昏欲睡,徐京墨让他躺在自己腿上,然后轻轻抱住他,免得他磕到头。

等他们到了城外的村子里,庄稼地里都已经忙活起来了。小时谦也醒了过来,他揉揉眼睛,看着眼前陌生的一切,有点紧张地抓住徐京墨的下摆。

徐京墨握住他的小手,一边走一边说,“你看见旁边的庄稼地了吗?”

小时谦不知道什么是庄稼地,但是他看到了大片的土地,所以他指了指。徐京墨抱起他,“看到不远处的人了吗?”

不远处的农民正在翻地,秋耕的开始是从翻地开始的。农民将锄头高高举起,重重地落下,然后再往后一拉扯就翻起一垄黑黝黝的泥土。翻地是为了让土壤变得疏松,以后种下的作物的根系才能更好地生长、吸收养分。

小时谦点点头,但是他看不明白地里的人在干什么,便问道“他们在玩什么?”

“不是玩,是在劳作,他们要在这片地里种庄稼。”徐京墨给他讲了什么是种庄稼,只有庄稼丰收,他们才能吃到饭,没有粮食是要饿肚子的。

小时谦可是挨过饿的,他调皮不好好吃饭,过了时间就没有东西给他吃,只能饿着肚子等到下顿饭。他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,“饿肚子不好。”

“是啊,谁都不想饿肚子,你要不要试试翻地?”

观言从村民手里借了一把锄头来,这锄头约莫是四斤多,四岁的孩子能拿得动,但是绝对不可能挥的起来。

徐京墨和观言一左一右的护着他,小时谦用尽全身力气也没法像远处的人那样挥动锄头,小脸都憋得通红。他只能拖着锄头走,又因为锄头插在地里,他走的很艰难。

徐京墨从他手里接过锄头,“是不是很重,但是农民每天都要用这么中的工具在田里做活。所以小时谦不可以浪费粮食,这是别人很辛苦才能种出来的。”

小时谦重重地点点头,然后学会了人生第一首诗,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