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等咱们考完了再出去逛逛,我爹临行前给我塞了二两银子,也不知道够不够给家里人买点礼物。”
他们十三个人,家里情况都差不多,都是泥腿子的家庭,全家掏空所有口袋也就能凑出来几两银子。能读书已经是意外之喜了,只希望这次能考中秀才,让家里人高兴高兴。
朝廷免税三年,以后肯定还是要收税的,若是考中秀才,就能得到些免税的额度,对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,那就很宝贵了。
余下几天,观言每天来给他们送饭,也不打扰他们看书,只是看谁缺笔少纸就给补上。大家都把这份好记在心里,雪中送炭的恩情,没人会忘记。
初试那天,观言一脸轻松地将他们送进考院。
王大福很紧张,看他这么轻松的样子,便问道,“徐大人以前考试会紧张吗?”
“爷考中秀才时不过九岁,之后考试,我都在他身边,从未见他紧张。几位夫子都同意你们来考,一定是因为他们觉得你们有资格一试。”观言并不觉得他们都能考中,但是只要考中两三个就证明官学没有白费。
可听了这话的众人,就不这样想了,他们是被认可的、有本事参加院试的人。一股莫名的信心油然而生,他们可以怀疑自己,但是决不能怀疑徐大人和夫子们。
初试很快就过去了,考完之后走出考场,只觉得脚步有些虚浮,他们一早就约好,不对答案免得影响心态。回去南宫府,简单梳洗后就睡下了。
观言让府里的小厮去盯着放榜,他则是在府里照看众人。初试的结果好的出人预料,只有一个人没能通过初试。不是别人,正是牛多粮,他苦笑着说,“是我的问题,这两天有些静不下心来。”
看过了繁华的府城,就总是惦记这份繁华。所以他笔下的文字也就飘了起来,心思不在卷子上,落榜也不意外。
其他人都过了初试也不好多说什么,不然总像是在炫耀,刘全兴是个心思通透的人,他一直都知道牛多粮心里向往什么,于读书人有些念想会影响青云路的,不过他也会多说什么。
再次踏进考院,没有谁的心态会一点波动没有,毕竟考过了这场,他们就是秀才了,十年寒窗苦读不就为了今天吗。
等观言再将他们接回来,府里已经请了大夫来挨个儿给他们探脉,好好的来也要好好的回去。万幸,没人有什么不适。
考完以后,众人都不想回去,只想见识一番府城的繁华,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想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成绩。也不知他们这些人里多少人能如愿以偿。
观言本也没打算立刻返回,就如了他们的愿。
十几个人分成几波,有的想去集市、有的想去书铺,有的想去酒楼。观言也不多事,由着他们决定。
不过几日,众人就消了再出门的心思,无他唯囊中羞涩而已。吃喝在南宫府,总不能买东西都要主人家给钱,没这样的道理。唯一的例外,就是牛多粮,他家里给了他七两银子,他看着府城的新鲜玩意儿每个都觉得好,就动了心思想要做点转手生意。
七两银子也是他们家省吃俭用省下的,他想拿来当本钱,也怕把钱亏了回去没法和家里交代。但是好不容易来一趟,来回还都没有路费,若是不做点倒手买卖,他又不甘心。
转了几天他总算是想好了,拿了三两银子去买些针头线脑,又拿了二两银子去买盐,余下的银子都不动。针头线脑,谁家都缺不了,府城里卖的反倒比小地方更便宜,算是薄利多销,就算不能全卖掉,他们家也能用,总之不会亏。
还有就是盐,府城里每引不到二两银子,到了小地方就要三两多甚至四两的银子。为什么,因为进出府城要交银钱、来往路上还有路费。卖盐是稳赚不赔的生意,但是他也不敢买多了,因为朝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