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7章(2 / 3)

聪明人,他知道徐京墨是个有本事的官老爷,他虽然变通,但是也是真的一心为民,只要他老老实实按照正常价格卖牛,即便他生意做的再大,徐京墨都不会管他。

渔阳这地方不愁生意,不过唯一遗憾的是渔阳没地儿去买地。

等潘大人回来,

徐京墨看着他统计好的数据,“辛苦潘大人,潘大人觉得耕牛平分各处是否可行?”

“徐大人,如您所想,平分是不公平的。”人口的数量不同,报名去劳役的数量也不同,平均分配耕牛,不是对那些人口少、参加劳役多的地方不公平吗。

他对这位年前的上峰是心悦诚服,按他的要求统计出来的数字,看了没有不明白的。只是有限的耕牛终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。

“我已经买下近两百头耕牛,后面还会陆续再买三百头,就按照各地的人数来分配吧。”

潘大人也觉得这样更合理,不过他抬眼看了看徐京墨,犹豫一下,还是问出了口,“徐大人,一百头牛就要五六千两的银子……”

“不必担心,府衙目前还能应付。”因为招标采买,建粮仓省下了不少银子。何况给工人支付的饷银也不是一口气全付出去的,时间拉长到明年,刚好赶上春收,银子就能周转过来了。

渔阳在一点点变化,樊老板不仅送来了耕牛,还送来了许多的驴和骡子。畜力可以大幅缓解渔阳缺少人力的窘况。

徐京墨投桃送李,将渔阳的进出货物都委托给了樊老板。因着这事儿,他还被人参了一本,齐承帝按下不发,徐阁老和温阁老也没有在朝堂上为他据理力争,反倒是当年翰林院那些同仁和他的学生在努力为他辩护。

齐承帝喜欢实干的臣子,这些年提拔了不少年轻有为的人。所以徐京墨的所作所为,更能被人理解。天下没有白得的午餐,想要得到就要付出,即便与商人合作又有什么关系,一切都是为了渔阳能够更好。

三年的任期,转眼就满了。徐京墨收到京都的来信,久久不语。

南宫云辞问他,“你决定留任?”

“嗯,百废待兴,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,起码再等三年。”徐京墨甚至不觉得自己会在三年后回到京都,想要做些实事,还是留任地方更好。

他准备给上个折子,一是为了自己留任的事情,二是为了请齐承帝豁免渔阳的税收,哪怕只免一年也好。熬过这一年,明年总归是能走上正轨的。

不过他这样的选择,也许会让妻子有些为难,“你是有什么打算吗?”

“无妨,生意在哪都能做,不过你要是打算多在地方留任,最好可以换换地方。”南宫家已经将茶叶的生意做到了极致,近来新开始的粮食生意也是稳步发展,只不过粮食生意的利润总是有限的,她想看看有没有其他新的机会。

暂时没有也不要紧,有些机会是靠缘分的。当年意外做成的砖茶生意,如今成了南宫家屹立不倒的基石之一。

“等三年后看吧,我不想太早回去京都。”他的恩师、小舅舅都是阁老,有些人的动不了他们,但是一定会想法子从他着手的。比起,朝堂上的勾心斗角,他更喜欢在地方做些实事。

“谦儿就要三岁了,你准备给亲自给他开蒙,还是寻个夫子?”

一年前,从崇山书院来了四名夫子,有他们在,渔阳的官学很快就建起来了。徐京墨给每个村五个名额去参加官学的入学考试,但是最终只会选取一个人入读官学。这个被选取的人,食宿全免,可以在官学学习三年,三年后若是考中的童生,可以再免费学三年;若是没有考中那就回去村里。

其他的人当然也可以通过考试考入官学,只不过读书、吃饭都要自费而已。

渔阳的官学,是绝对的选拔制度,有人觉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