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(1 / 2)

张茂虽然放了徐京墨去渔阳,但是让刘知事跟着他,美其名曰带他熟悉环境。

徐京墨不能拒绝,甚至对这个明面上的耳报神态度很好。“刘知事,北路这边可有什么豪商值得本官去见见?”

“禀大人,北边只有粮商稍成规模,但是他们一般都不在本地。”

“这是为何?”

“下官听说是外地的粮价更高,所以粮商们基本都在外跑生意。听说有的人甚至在其他地方购置家业,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次。”

“原来如此。”徐京墨心知见不到的就一定是有问题的,他暗自记下,等他回去再麻烦紫阁探查一二。

他去官学上了两次课,这些学生的水平堪忧,有些连童生试都过不了,但是依旧可以在官学读书。他问渔阳知府,那人却告诉他,渔阳这边虽然求学风气很好,但是人的先天资质有限,别说是进士,就连秀才都是不多的。

徐京墨自是不信的,不过也不必与尤大人纠缠,他要亲自看上一看。

来到渔阳有十几天了,徐京墨每日除了去官学,就是喜欢出门找些美食。他去摊儿上吃晚疙瘩汤、馄饨,也只是看着那摆摊人怎么做饭,不曾和这些百姓搭话。

不止他是这样的,其他的食客也基本都这样,偶尔有闲聊的,一听口音就知道不是本地人。难不成渔阳这地方处处讲究“食不言、寝不语”吗?

尤大人不会限制他的行动,只是会盯紧他。来渔阳的外人,徐京墨不是第一个,也不会最后一个,但是无论谁来,这儿都是个“普普通通”的城池。

“京都来的公子哥儿,怕是看什么都稀奇,随他便是。那个小孩儿找到了吗?”

“还没有,属下怀疑那个孩子可能已经不在渔阳了。”

尤大人眼里流出一丝狠光,“务必斩草除根。”

他原是渔阳的同知,谁成想那位知府不识好歹,倒是成全他的功名路。不过知府的大女儿逃走了,一个小女孩儿焉能掀起什么风浪?

徐京墨听说渔阳城西二十里外有处“高山流水”,初夏时山洞中有水流出,辅以阳光的灿烂和树木的森郁,独成一副美景。外放不就是工费旅游的好机会吗。

他去找尤知府,“尤大人,本官听闻城外的高山流水别有一番意境,明日打算出城看看,若是官学有什么事,可让人来城外寻我。”

不过是客气话,真有事情也是当地官员来解决,绝不会去找他。尤大人一脸向往的表情,“若非明日有公务,下官一定要与徐大人同行。那高山流水附近有一村落,每遇晨霁,瑞烟笼罩,似是仙境,您可一同看看。”

“妙哉妙哉,多谢尤大人想告。”

翌日,徐京墨带着观言和几个护卫一同出城。他们走的早,运气也不错,恰好看到了采村烟霁的美景。

赶了一早的路,一行人也走累了,打算就地休整一下再去那处高山流水。

徐京墨看着村里的百姓背着锄头、筐子往田间地头走去。为什么感觉这些人这么消瘦?

“老人家,请问这边到高山流水还要走多久?”

被徐京墨拦下的老人家,一脸的警惕,听完他的话,抬手指了指右边,“你们沿着这边走,约莫半个时辰就能到了。”

说完他就想离开,徐京墨抢先一步开口问,“老人家能不能借我们打点水,我们从城里过来,这水都喝完了。”

说着他就拿起那个空荡荡的水囊给老人家看。

那老人似乎想要拒绝,但是犹豫再三,还是低声说,“你们跟着小老儿来。”

老人家带他们回了自己家,走进去水井就在前院儿,院子另一侧堆着一些柴火,看起来这老人家家里也不富裕,一个院子里连个椅子都没有,大门甚至有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