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8章(1 / 2)

杜若宁捂着心口,心情极其复杂地呼出一口气,忍不住眼眶酸涩。

原来父皇还有东西留存在世上,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锦囊,里面装的也是他的亲笔手书和他的嘱托。

身为君王,要对一个臣子有多信任,才能将如此重大的秘密放心托付。

身为臣子,要对一个君王有多忠诚,才能守着一个巨大的宝藏十几年不动摇。

父皇和师父,既是君臣,也是知己,生命中能有这样一个人,他们应该都会感到此生足矣吧?

什么时候,她也能拥有这样一个生死相托的知己,真真是死而无憾了。

“等这件事过去,师父你让我看一看父皇的锦囊吧!”她说道,声音轻得像一阵风,“就算不动那宝藏,我也想看一看父皇留下的东西,我好想他。”

见她难过,杜关山不禁也有些鼻头发酸,抬手在她头顶轻拍两下:“好,等你回家,我就拿给你看。”

杜若宁点点头,没再说别的话,默默将他送出门。

莫南守在门外,见两人出来,躬身施礼,而后随着杜关山离去。

杜若宁站在门口,直到两人的身影拐过前后院之间的月亮门,再也看不见,才回到房里,趴在床上无声地流泪。

听到果真有宝藏的那一瞬间,她确实是欣喜若狂的,想到父皇的良苦用心未雨绸缪,她又觉得难过。

还好她回来了,不然父皇纵使有再好的安排,再良苦的用心,也于事无补。

这样想也不全对,万一弟弟真的还活着呢?

就算师父一直找不到弟弟,最终也还是会为他们报仇的吧?

师父也不容易,谁能想到他蛮横跋扈的背后,承受着怎么的压力和责任呢?

师父呀!

杜关山来时气势汹汹,走时却像变了个人似的,不但对江潋好声好气,还主动提出要帮他解决数千考生的吃住问题。

因为这么多考生全都关在东厂根本不是长久之计,他愿意提供国公府的校场给考生临时搭棚居住,并派兵日夜把守,保证不让一个考生有闪失。

江潋一头雾水,问他此举是何用意?

杜关山说自己是个粗人,平生最敬重的就是文人,因此见不得这些学子们受委屈,无论如何也要为他们尽一份心。

江潋像见鬼似的看着他,突然想到,杜若宁整天谎话连篇,根源是不是就在他身上?

老子英雄儿好汉,老子鬼扯女儿行骗。

尽管他根本不相信杜关山的鬼扯,但是还同意了杜关山的提议,让他派兵接走了一大半考生。

定国公府为考生做了一件大好事,对于杜若飞也是有好处的。

东厂和定国公府莫名其妙地联动,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,东宫太子那边更是一头雾水,一大群人围坐一堂,研究江潋和杜关山的动机何在。

太子因为此事挨了嘉和帝好一通教训,将他手上负责的好几件事都交给五皇子去做,勒令他配合江潋尽早将科考的事了结。

自己平时都没正眼瞧过的五弟突然间得到父皇的器重,这让太子很是意外,但他眼下自身难保,一时也顾不上去打压五皇子。

杜关山的人把考生们接走之后,东厂终于恢复安静,江潋猜想,杜关山这么做,会不会是杜若宁给他出的主意,便叫过望春,问若宁小姐方才都跟定国公说了什么。

望春摇头,说当时定国公的亲随在门外守着,根本不许靠近,因此他什么也没有听到。

“但是若宁小姐应该是哭过的。”望春说,“我看到她的眼睛是红的,情绪也很低落。”

哭了?

为什么?

因为不肯回家,被她爹打了骂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