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样就可以让民众循序渐进地接受定国公的死亡,避免他们的悲痛之情影响到郊迎仪式,而回京的队伍少了杜关山,人们便只能给皇上歌功颂德,此举可谓两全其美。
这个两全其美的计策是江潋想出来的。
为了让杜关山的死不被人怀疑,他甚至还建议嘉和帝,可以先留杜若飞一命,让他带军回京,在郊迎仪式上把他父亲该得的尊荣和奖赏全都给他,让他替他父亲接受民众的敬仰。
这样一来,民众的情绪有了宣泄之处,也不会有人再怀疑杜关山的死与皇帝有关,而没有了杜关山做靠山,皇上想什么时候收拾杜若飞和定国公府,都将易如反掌。
嘉和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,便让他传密信给远公公,暂且先留杜若飞一命。
宋悯自从在包子铺被气到昏厥之后,就一直看江潋不顺眼,恨不得杀了江潋以断绝杜若宁对他的心思。
他隐约觉得江潋另有图谋,便私下劝诚嘉和帝,不要对江潋太过信任,应该依照他们最初的方案,一次性解决掉杜关山父子,这样才是干脆利索永绝后患最有效的办法。
至于民众,他们的想法看法是最不重要的,就好比当年的宫变,明昭帝被杀,皇位易主,民众最多不过声讨几句,慌乱几天,很快便又若无其事地过起了自家的小日子。
所以,他们只要日子过得下去,才不会管朝堂如何风起云涌。
嘉和帝却不认同宋悯的说法,他已经不是十年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信王,现在的他,想要功绩,想要赞颂,想要青史留名。
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,怎么能说民众不重要呢?”他对宋悯道,“你向来为国为民鞠躬尽瘁,居然说出这样的话,朕都有点不认识你了。”
宋悯苦笑。
他也快不认识皇上了。
当年那个目标坚定,杀伐果断的李承启,如今却成了用自己儿子的血炼丹的昏君。
他坐上皇位不过十年,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?
都是江潋害的。
是他一直在皇上跟前进谗言,先是哄着皇上做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事,然后一点点加大力度,在不知不觉间把皇上引上了昏君的道路。
死太监,他真该被千刀万剐!
宋悯恨得牙痒,感觉自己不能再对江潋的恶行视而不见,他要杀了江潋,为大周,也为自己扫除这个心头之患。
江潋对此浑然不觉,随着天气变暖,他收到的桃树画像也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。
光秃秃的枝丫渐渐长出了花苞,花苞也在一天天长大,从最初的小墨点,变成可以看出形状的骨朵,最近几日,已经呈现出半开的状态。
起初,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,只是想看看杜若宁在耍什么花招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的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。
他开始期待第一朵桃花盛开的景象。
第120章 催开枝头好颜色
日子一天天过去,在这个春天里,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算计。
嘉和帝算计着怎样让杜关山死得没有争议,宋悯算计着怎样才能除掉江潋,江潋算计着怎样给杜若飞造势,曹广禄算计着怎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宫,杜若宁却在算计着怎样才能让他死于天降鬼火。
直到某天清晨,传令兵从北城门疾驰入城,带来八百里加急的军报,定国公在率军回朝的途中被刺客重伤,性命堪忧,正由轻骑营护送赶回京城。
消息不胫而走,震动了整个京城。
嘉和帝担忧定国公的伤情,当即从京营点了一千骑兵和几名擅长外伤的御医,让他们即刻起程向北一路去迎,以便能早日与定国公碰面,早日为他医治创伤。
另外又派人前往定国公府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