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(1 / 2)

庙祝畏畏缩缩不敢言语,反倒是人群之中有个青年不顾阻拦,喊了一声:“这就是个邪神!”

青年的爹娘脸色一变,忙不迭去捂他的嘴,又慌慌张张地朝神像磕头,说什么“神君勿怪”。青年本就不信这些,不屑一顾道:“呸,什么神君,这世上有饮血吃肉的神吗?”

众人被他质得哑口无言,但都闭着嘴,不敢言这位神君的坏话。

只有那名叫吴小海的青年不信邪,扯过重九和虚云,愤愤地说来……

――这位“神”是十几年前降临城中的。

其他城镇或有皈附的宗门,能够得到庇护和赈济,或是阖村搬迁,另谋生路。

而蓬溪人多靠栽荷贩藕生活,并无多少油水去巴结仙府。又地处三家道门交界处,因为种种纠纷,这三家对于蓬溪县的归属问题常有矛盾,都不大好直接接手。

索性谁家都不要管,渐渐地,蓬溪就成了三不管地界。

彼时蓬溪县刚经历过天台山屠戮没几年,惊魂未定,城中人在那场大乱中十去七八,剩下活着的人里又举家搬走了大半,只剩下百十老弱妇孺,连耕种都成了问题,几乎成了死城。

起初三家道门还会施以援手,但让他们十年如一地扶持蓬溪,就谁都不愿意了。于是没几年,蓬溪县又成了没人管没人问,仿佛没爹娘疼惜的小可怜。

那仙人便是这时候来的,既能够招风唤雨,又能够腾云驾雾、捏土造人,更能起死回生。甚至带来了无数金银珠宝,一下子令困苦日久的蓬溪人过上了好日子。

百姓不必再起早贪黑,辛苦耕种,更不用再去哭求临县怜悯救济,纷纷对仙人感激涕零,奉之为神,为他建造了一座神庙供奉香火。

而神的要求并不多,只是每日两只四十九天出栏的活鸡活鸭供奉。直到鸡鸭供不上神的取用,人们想也不想,便奉上了牛羊。

神君不仅庇护百姓,而且有求必应,大家纷纷改信神君,至神君庙香火鼎盛,连神像也由木该石,又由石改金,造得恢弘大气。

家家户户只要奉上牲祭,都能够坐享其成,穿金戴银,每日品品茶遛遛鸟,日子过得如火如荼。

这样的日子过了很多年。

终于有一天,牛羊也杀净了,百姓无牲可奉,庙祝和县长只得亲带了一批虔诚信徒,请来神君,将此事敬告。

然而神君凌于云上,一改往日和煦,挥袖便落下数道惊雷,烧焦了庙祝半身衣袍,而后降下神旨:“既无畜牲,人牲有何不可?”

说着便落下云头,看向一名年轻的妇人,那是县长家里新娶不久的小儿媳,是吵着闹着跟来一睹神君仙姿的。

小妇人偷偷抬眼,见神君生得如此伟岸英俊,若能侍奉神君左右,就不虚此生了……这么想着,不仅羞红了脸颊。

于是在众人惊恐之中,那妇人恍恍惚惚地站了起来,拨开人群走了过去,接过神君手上的匕首,面不改色地朝自己喉咙划开一个口子,鲜血立刻如锦缎似的飘出来,被神君优雅地吸入口中。

随即,她取出自己正勃勃跳动的心脏,含笑奉在神君掌心。

“……”

尽管众人对此胆战心惊,但面对已经习惯的锦衣玉食,岂能轻易割舍。庙祝等人纷纷磕头告罪,诚惶诚恐地承诺必定按时献上人祭,供奉神君修行。

便是如此,神君在蓬溪县扎了根。

每当神君需要人祭,庙祝便以祀神为名,选出自愿侍奉神君的人,将其献祭,以换得众人的平安富裕。

有人愿打,有人愿挨,此事就算再荒唐,其实也无可厚非。然而直到三年前,神君享用过一次人祭后,就突然消失无踪,再也没有回来过。

人们本来没有当回事,直到坐吃山空,这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