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(3 / 4)

听查案的进展,尤其是史宽之的那句“我与刘扁之死毫无瓜葛,与之相关的另有其人,此人可以说是大有来头”,似乎意在提醒刘扁的案子牵涉到某个非比寻常的大人物。这令他不由得想起,乔行简今早命他两案并查时,曾变相提醒过他,追查此案很可能会遇到极大的阻力。

“你今日追查一番,查得怎样?”刘克庄问道。

宋慈将乔行简命令他两案并查的事说了,又说了今日在提刑司和刘太丞家的查案经过,道:“刘扁和刘鹊这两起案子,单论案情而言,其实并不复杂,乔大人命我三天之内破案,足够了。只是我总觉得这两案互有关联,背后似乎牵连甚广,便如岳祠一案,尽管能查出凶手,但要彻底查清案子背后的牵连,恐怕不是三两天的事。”顿了一下又道,“我打算明早走一趟泥溪村。”

“泥溪村离得可不近,你想找祁老二问话,我直接找人去叫他来就行,用不着专程跑一趟。”

宋慈却道:“去泥溪村的事,我已告知了许义,让他提前备好检尸格目。明早我与许义先行一步,你记得去找葛阿大他们,让他们备好器具,到泥溪村与我会合。”

既要许义备好检尸格目,又要葛阿大等劳力备好器具,刘克庄不由得奇道:“你这是要做什么?”忽然想到紫草被祁老二带回去安葬,多半便是安葬在泥溪村,“难不成你又要开棺验骨?”

“不错,我想查验紫草的尸骨。”

“紫草的死,当真与刘太丞的案子有关?”

“只要查清紫草的死,”宋慈微微点头,“刘太丞一案的凶手是谁,我想便能知晓了。”

第六章 起坟开棺

出临安城北余杭门外,是北接长江、南通钱塘的浙西运河,这是一条通衢大河,绕城而过,水波粼粼,舟行上下,风帆徐徐。在浙西运河北岸,有一条支流唤作上塘河,逆河北行六七里地,再转入一条小溪,沿溪边行进一二里地,便到了泥溪村。

正月十四一大早,宋慈和许义来到泥溪村时,这座朴真淡雅的小村子正被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浓雾之中。跨过潺潺溪水上的青石拱桥,两人走进了村子。雾气中偶有人影出现,那是挑着担早起赶集的村民。两人向村民一打听,得知祁老二的屋子位于村子的最北端,处在一片山坡下,屋子背后是一片竹林。两人依言寻去,很快找到了祁老二的住处。

一阵霍霍声刺透了浓雾,祁老二正坐在门前磨着柴刀。那柴刀已经磨得锃亮,他用指尖拨了拨刀口,仍觉得不够锋利,便继续在磨刀石上来回打磨。板车和箩筐都已备好,再过上一会儿,他便要去皋亭山里砍柴烧炭了。宋慈和许义若是晚来片刻,只怕要多跑十几里地,去到皋亭山中,才能见到祁老二了。

雾气实在太浓,直到宋慈和许义来到面前,祁老二才看清了二人。他忙将柴刀放在一旁,在裤腿上擦了几把手,起身道:“二位大人,你们怎么来了?快请屋里坐。”

宋慈没有进屋,向祁老二表明了开棺验骨的来意,问道:“不知紫草葬在何处?”

“大人要……开棺验骨?”祁老二很是惊讶。

宋慈点头道:“不错,还请带路。”

祁老二不敢违拗,领着宋慈和许义绕过屋子,来到屋后的山坡上,这里生长了不少竹子,是一片不大不小的竹林。竹林里浓雾弥漫,放眼望去,四周全是白茫茫的一片,十几步开外便什么也看不见了。祁老二对这片竹林甚是熟悉,闭着眼也不会走错。他带着宋慈和许义走进竹林,很快来到一片竹丛环绕的空地上,这里立着一座土堆,土堆前竖着一块墓碑,碑上刻着四个字紫草之墓。

宋慈向其看去,虽只是一座小土堆,但清理得很是干净,坟墓上几乎见不到一片枯落的竹叶,墓碑前还插了不少烧过的香烛,此外还有一个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