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(1 / 2)

当时的季鸿儒后退一步,恭恭敬敬地跪在殿前三拜九叩,头磕在地上,震得殿内灯烛摇晃,螟蛾纷飞:蒙陛下圣恩不弃,臣此一生,必当以此为志,死于万人前,安于万人后,纵入刀山火海,亦如饮甘泉。

云杉听完就撇了撇嘴。

他们云家侍奉了太多个皇帝,这种托孤场面,也就只能勉强震撼一下季鸿儒这种没见过世面的穷书生。

当时的云杉这么想。

季家两代而亡,季鸿儒祖上最多也就只出了个刀笔小吏,其胸襟眼界和底蕴,又如何比得上他们百年传承的云家?

他们云家,可是开国的功臣。

他们从太祖爷爷起就跟着李道隆开疆扩土,武朝三百年,云家三百年,他们一荣俱荣地走到今日,云家将门之所以能百年屹立不倒,那都是云家人用命换来的。

季鸿儒在朝上喋喋不休,云杉有时也会觉得厌烦,且计较那么多做什么?他们这些在朝上锱铢必较的人,是当真没见过血流成河的场景,是当真没经历过,高堂太-祖,手足兄弟被人屠戮的时候。

可他经历过。

经历过这些之后,朝上那些被颠来倒去争论的鸡毛蒜皮的小事,真就不那么重要了。

文官靠笔挣功名,他们纸上谈兵论政治,方寸之间讲宏图,一切都来的太容易,可没有人知道,威风凛凛的云家将军和龙虎军,为了武朝今日这一切,曾死过多少人。

多到就连云家祠堂和将士名录,都早已摆不上,写不下了。

他的祖父,死在西南叛乱的流矢中;他的父亲,死在寸草不生都沙漠里;而他的儿子们,则全都死在了冰冷的北境。

至于那些被他亲手教导,带到战场上的将士们,他们前赴后继地倒下,那些仓促中没来得及收敛的尸骨,就日日盘桓在云杉夜半的梦里。

他负衡据鼎地走到今日,里面桩桩件件,代价都太大了,大到不能回头,不能毁灭,不能失去,云家不能倒,龙虎军不能散,武朝不能塌。

这就是云杉活着的意义。

所以云杉时常觉得这些人,没意思。

日子,得过且过便罢了。

真动了刀枪,缺胳膊断腿,一群酸腐秀才,保不准又要哭爹喊娘。

云家这么多年鞍前马后,他们不太在乎世道如何,人间的纷扰争抢本就从不止息,他们云家将军世代要守的,从来就只有万众瞩目的李家皇室,和其下云家和龙虎军们祖祖辈辈从尸山血海中搏杀出来的,千秋万代的荣光。

而季鸿儒却要报答李廷寿的知遇之恩。

他承其遗志,整肃朝风,五子夺嫡后名扬天下却又不知变通,最后落得个客死他乡,对此云杉虽心下唏嘘,可这么多年他觉得,至少自己算是个聪明人。

帝王从来多疑,云家也不是没遇到过功高盖主引来杀身之祸的时候,可他们既能身居高位这么多年,自也有一套在历朝中存活的法子。

云家效忠李氏皇权,谁坐上那九五至尊的高位,谁就是他们誓死追随的人。

李玄臻既登大宝,云家对其自然是赤胆忠心,即便后来黍米之变闹的满城风雨,其间诸事云杉也不是不曾怀疑,可怀疑又如何?难道还真去颠覆他们云家数十代人豁出性命挣来的武朝江山不成?

只要李玄臻一日掌国家玺印,那他云杉就一日是李玄臻的人。

云杉抱着这样的心思在武朝安安稳稳地过了四十年,本以为这辈子谨小慎微就这么过去了,可到了最后,却还是被人逼到了这一步。

赵麟禄一行在飞仙台上谏,此事本跟云清澜没多大关系,就算是后面季知方横插一脚,可二十年前的事,也不至于真就要了她的命。

其间真正叫李玄臻忌惮的,是云清澜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