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瑜一笑置之,晚上临睡前,柳嬷嬷拿了药粉来,兑点水搅成浆糊状,稍微有点黏。
“姑娘坐好,你说点哪,我就点哪。”东西准备好了,柳嬷嬷递给唐瑜一面镜子,她手粘了药膏,认真地道。
唐瑜看着镜子里自己白皙莹润的脸颊,想象上面长了疹子的情形,忽然想到一事,轻声问柳嬷嬷:“如果我不喝解药,这疹子会自己好吗?要养几天?会不会留疤?”
她水盈盈的美眸好奇地盯着柳嬷嬷,柳嬷嬷却在小姑娘眼里看到一丝隐秘的狡猾。姑娘家都爱美,平白无故留疹子做什么?肯定是想恶心那位仗势欺人的摄政王呗。到底才十五,还有点孩子心性,但柳嬷嬷可不能纵容唐瑜胡闹,万一坏了太后的计划,主仆俩都得遭殃。
“姑娘,那位可不是好糊弄的主。”柳嬷嬷委婉地提醒她。
说完就见小姑娘目光黯淡下来,镜子也不照了,叫她随便点。
柳嬷嬷失笑,盯着唐瑜看了会儿,在她额头、脸侧点了几下,然后是脖子。
唐瑜呆呆的,像个木头人。
“姑娘记住,晚上或明早脸上痒.痒,您可千万别挠,破了就留疤了,变成麻子,一辈子都消不掉。”涂完了,柳嬷嬷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语重心长地嘱咐道。
唐瑜面现讽刺。
这是她自己的脸,但如今叫宋钦看上了,为了不扫人家的兴致,她也得管住自己的手。
谁叫她求了他?
翌日早上,唐瑜是痒醒的,迷迷糊糊睁开眼睛,抬起手刚要摸脸,忽然记起来了。她心情复杂地坐起身,翻出睡前放在床角的镜子,对镜自照,果然看到几颗红点。毕竟是自己的脸,生气的时候恨不得毁了它,真的看到上面多了可怖的疹子,唐瑜几乎立即丢开镜子,浑身发冷。
好一会儿,她才鼓足勇气,重新拿起镜子,看了两眼,唐瑜决定不再为难自己,藏好镜子,喊丫鬟们进来伺候,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。墨兰蕙兰进来了,一人撩起半边帷帐准备挂上,蕙兰随意看向姑娘
清幽的早上,景宁侯府大姑娘住的梅阁,忽然响起一声催魂儿的尖叫。
柳嬷嬷火急火燎地赶了过来,看到唐瑜脸上的疹子,惊慌片刻,立即安排下人分两头行动,一头去请郎中,一头去卫国公府知会姑太太。清晨街上人少,侯府下人们马蹄飞快,卫家这边,卫昭父子早去上朝了,唐氏一听说侄女出疹子了,早饭都顾不上吃便直奔景宁侯府而来。
很快消息又被送去了宫中。
太后最先知晓,派人去请卫昭,同时命身边的大宫女去准备药材,稍后好让卫昭一起带去唐家。
26.26
“姑娘,纱帽做好了。”
蕙兰手巧,早上发现姑娘脸上起了疹子,立即着手做了一顶纱帽,垂下来的白纱用了两层,上面绣了小朵的碎花,免得白色透亮旁人瞧见姑娘脸上的疹子。
“我瞧瞧。”唐氏就在侄女床边守着,接过纱帽转转,挺漂亮的,便笑着递给背对她们躺在窗里郁郁寡欢的侄女,柔声哄道:“瑜儿别不高兴了,郎中说了没有大碍,等疹子都发出来了就好了,只要你别挠,回头还是漂漂亮亮的脸蛋,对不对?”
“姑母说的轻巧,我都没法见人了。”唐瑜攥攥被褥,声音委屈。
唐氏将纱帽举到侄女跟前晃了晃,“怎么没法见人了?戴上这个,谁看得见你?”
长辈话语温柔,像哄撒娇耍气的女儿,唐瑜觉得装得差不多了,慢慢坐了起来,刚要接过纱帽,唐氏替她理理头发,亲手替她戴上了,“瑜儿别怕,姑母十一二岁时还起过一次痘呢,比你严重多了,熬过去就好了。”
唐瑜嗯了声。
外间再次传来容氏的声音,说带了膏药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