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酸加泥腥加尸臭加沼气,现场和隔空看BBC沼泽纪录片完全不一样,冲击力比巨人观尸体不知道强大多少倍,重案组队员虽都戴上了口罩,被消防劝离了数十尺,却还是被薰得面无人色。
「Oh yes, yes, that’s it…(对,对,就是这个……)」杜衡再扒开了一些泥,俯身一看,脸现喜色。
消防队的人倒不是第一次在郊野公园发现尸体。但是当杜衡拿着块胶??布,万分谨慎地一点点垫到目标物下方,两手各提着两个角落,连泥带尸拎起来放到Elaine垂吊下来的可拆卸玻璃箱里,吊上去让众人围观的一刹那──
「好恶!」连在郊野公园见过不少尸体的那位消防队目都干呕了一下。
这泥巴里的东西确定是人的尸体?不是什么妖魔鬼怪???
整具尸体意外地算完整,却特别丑!头发还在,但十个指甲都没了,外露出来的皮肤质感跟皮革或果脯似的,呈紫黑色,身躯缩小,像只皱巴巴的幼猴之余,肢体还都是软绵绵的,弯弯扭扭,畸形到不能再畸形!
比起人,更像水母之类的无脊椎生物或者科幻片里的外星人!
邵毅也吓得说话一结巴:「埋在,在泥里,怎怎怎么没有腐烂?不是应该变成腐尸,甚至白骨吗?为什么会变成这样?」
「尸体发黑不腐烂,是重金属中毒吗?」阅历尚浅的Elaine大胆猜测。「可是与淤泥接触的井壁还有不少苔藓活着!难道泡过什么特别的化学防腐剂?唔……」
杜衡彻底探索了一遍井底,确定没有别的异物,采完污泥样本上来以后,脱了防毒面具,即席给重案组众人上了10分钟「土味十足」的讲课,众人总算多少懂了泥炭鞣尸的厉害之处。
泥炭鞣尸(Tanned cadaver in peat bog),多形成于酸性潮湿土壤或泥沼地区,也有较罕有浸泡在酸性液体里形成的。这东西稀有度虽不及埃及特制的木乃伊,但直到目前为止,人类仍未找到尸体鞣化的精准指标,如埋葬深度、温度、湿度、酸碱度、化学成份比例或人体条件等。
因此,每出土一具尸体,总会轰动整个学术界,不论法医、化学家、考古学家、生态学家、历史学家、殡葬风俗学家或是许多其他领域的学者,个个趋之若鹜,恨不得把1天掰成48小时不停研究。
科学家这样总结形成泥炭鞣尸的普遍条件和原理:
第一步,是尸体停止腐败。当尸体处于温度较低、空气不流通的酸性泥沼中,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,腐败变慢或停止下来。
停止腐败后,就到了尸体鞣化的阶段。酸性泥沼中含有大量单宁物质和多种腐殖酸,使尸体皮肤呈暗色,变得非常致密,犹如皮革。肌肉和脏器也因此脱水,部分蛋白质被溶去,因而肌肉及内脏体积缩小,重量减轻,骨骼和牙齿的钙质溶解,整具尸体变软易曲。
对法医来说,最神奇的是,泥炭鞣尸虽有一系列变化,却也完整地保留了不少生前的痕迹,就像大自然制造了一个标本送给他们。
由于不受细菌和虫蝇干扰,只要尸体鞣化前没遭到严重毁坏,鞣化皮肤上任何表面伤痕和尸斑、缩小的内脏、生前消化道的残余物,过了多久都可以保存,就算骨头软化了也还能扫瞄有没有断裂痕迹,对于判断身份死因有不少帮助。
「这应该是H城第一具泥炭鞣尸,我看公众殓房旧档,从来没有相似纪录。」杜衡抱着玻璃缸爱不惜手,眉飞色舞地说。
「H城位于亚热带,理论上气温太高,不利于形成这种宝宝。可是呢,这里有泥坡和树荫遮挡阳光,古井够深,淤泥够多,隔热效果很好,井里有苔藓,山泥夹有腐烂植物,估计吸收了雨水和地下水保持湿润,加上这一大块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