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然?,这些人在城市当中,肯定是不缺高楼居住,不缺粮食和燃料的。

但一旦暴雨倾盆落下?,一旦暴雪掩埋这个世界,城市当中的一座座高楼,将?被?孤立成一个个独立无?援的小世界。

谁能冒着?几十米高的凶猛洪水来为一栋栋高楼补给食物?

谁能在满天暴雪中,为一栋栋被?冰封的楼栋输送燃料?

风险太大了。

天幕刚刚降临之初,所有人都在争一栋高楼。

但在抗灾基地?的议案出台之后,有点?先见之明?的,都意识到,群居才是出路。

抗灾基地?,才是生的出路。

这其实很好理解,在联邦政府不倒台的情?况下?,当地?市政府办事机构,是会选择在那些幸存的高楼中办公,还是会转移到抗灾基地?中?

联邦医疗机构,是会在一栋栋高楼间重新部署,还是直接转移到抗灾基地?中?

毫无?疑问,肯定是抗灾基地?。

因为山洪肆虐之际,交通出行成了奢望,楼与楼之间隔着?汪洋,有了天堑之险,很难互通。

在这种情?况下?,哪里聚集的人多,哪里才是希望所在。

高楼,追根到底,只是过渡。

只是抗灾基地?不足以容纳全部灾民?之前的过渡驿站。

独木难成林,人类很难脱离群居社会独自生活个五年?、十年?,哪怕拥有充足的物资。

最后高楼上的那些人,还是得迁移到抗灾基地?中生活。

既然?如此,那有条件的人,当然?第一时间就直接往抗灾基地?里前进了。

而这两拨名额给出去?之后,只剩下?最后的三分之一,约莫十万张左右入场券。

试问,聚集了两座城市权贵阶层的基地?里,可能收纳那些文化水平低下?、个人素养一般、难以继续创造社会价值的普通灾民?吗?

不可能的。

能和权贵阶层进入同一个抗灾基地?的,要嘛,你?要掌握有了不起的生产力,你?是某行某业的顶端人才,老师、医生、农业家、养殖家等等。

要嘛,你?必须是健康的、勤奋踏实、年?轻力壮的“劳动者”,可以负担起基地?中各项生产活动,成为维持基地?正常运转的那一颗颗螺丝钉。

这些人,共同构成了最后的三分之一。

赵宁明?显不在这部分范围内。

不属于她的,她不想强拿。

更?何况,她也放心不下?跟前的这些小萝卜头们。

毫无?疑问,孤儿院的孩子们和养老院的老人们,是绝对没有入城的资格的。

她原本还寄希望于,白云城政府会将?他们集中安置到某一栋高楼中,至少给一条活路吧。

但随着?时间一分一秒过去?,她就知道?这只是奢望了。

光是“白玉希望城”的建立,就耗费了白云城政府百分之七十的精力。

更?何况,还要抢救粮仓中的粮食,往白玉希望城中输送尽可能多的能源之类的。

白云城的秩序也快速地?崩塌。

白云城政府班子虽然?在第一时间站了出来,呼吁全市公民?冷静下?来,按需购物,但并没有像安城一般拿出铁血手腕。

沈安第一时间将?各区警署、各大街道?办事处、各大小区物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集结起来,权利一级一级下?放,严格遵守元帅公布的《灾世纪律法典》,街上到处都是持枪的武装执法人员。

如此力度之下?,才将?城市动荡压了下?来。

白云城除了市长口头的呼吁之外,绝大多数的武装部队都派往粮仓处以及基地?建设区了,因此,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