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那在你眼里什么才是正事?视而不见还是和你一样同流合污?

那位官员被吓得扑通一下跪在地上,连连磕头喊冤枉,说自己绝对没有同流合污。

皇帝已经懒得再听他多说,挥手让侍卫将这人压下去交给刑部,勒令刑部的人必须查明这人做过的所有违法事迹。

在场官员少有能做到完完全全清清白白的,只不过都是装作不知道而已,完全经不起查。

众人一听皇帝这么吩咐,就知道这个人是彻底完了。不过也没有人同情他,谁让这个人太过愚蠢,被人怂恿几句就自己跳出来给人当枪使了。

皇帝从龙椅上站起来,冷眼扫视底下垂头不敢跟他对视的百官,将他们脸上的神情一一收尽在眼里,冰冷的声音响彻在大殿上:希望诸卿明白,朕的两个儿子乃是我大齐的皇子,查处贪官污吏,为百姓请命,是他们能做,也是他们该做的!

他们离开了京城,便是以钦差的身份,代朕巡视大齐江山!推广种田之法固然重要,清理地方贪官污吏也同样重要!此次他们两人皆立下了大功,待他们回京,朕便会为他们封王。

底下官员纷纷高呼陛下圣明,然而心思却是各异,三皇子能封王,他们一点都不惊讶,但皇家历代从来没有未彻底消除孕痣就被封王的,萧承轩会被封王,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。

三皇子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了。

甚至有有不少人更看好萧承轩,至少萧承轩没有三皇子那么坑,为了能够凑够封王的功劳,连给自己卖命的属下都能卖。

散朝的时候,不少大臣去恭贺武定侯,虽然皇帝没有直接称赞厉怀明,但厉怀明是和两位皇子一起办事的,其中的功劳肯定少不了,皇帝心里跟明镜一样。

杨宰相早就憋了一肚子气,此时见武定侯春风得意,忍住上去讽刺道:武定侯果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!不过可惜了你的另一个儿子,如果没有被兄长代替了嫡子之位,不知是否也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。

武定侯眼神古怪的看着他,看得他心里毛毛的,才听武定侯意味深长的道:杨相的儿子也不差,三少爷和顺亲王一样有福态,生出的儿子更是了不得。

杨宰相的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大的本事,是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,吃得和顺亲王一样胖,有时候还会被人从背影上误认为是顺亲王。

他还常常为此沾沾仔细,说和顺亲王有缘,和顺亲王常常一起去喝酒作乐。

杨宰相见武定侯语气古怪,话里还暗含了其他意思,心中一沉,他是什么意思?暗示什么?还是说他发现了什么?

不过武定侯可没闲心解答他的疑问,已经晃悠悠的跟其他官员有说有笑的离开了。

后宫的皇后听到消息,气得摔碎了一地的瓷器,当即写信去训斥三皇子,骂他他鼠目寸光,舍本逐末,竟然为了一个王位放弃了底下一众支持他的官员。

萧承宇简直是有苦难言,现在就连母后都不相信他了。

春夏秋冬四季轮换,很快又是一年的秋收,大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,就算是在土地最贫瘠的地方,用了厉怀明提供的番薯土豆,和种植方法,也能每亩地至少有五百斤的收成。

其中丰收的新品种非常多,就包括了番薯土豆花生和高产的棉花等常用的农作物。

皇帝龙颜大悦,大手一挥,让人向民间征收一大批棉花制作棉袄送去前线给镇守北境的镇北军。

高产的棉花和提高了几十倍的纺织机相结合,能快速产出大量的布匹棉袄,布料的价格一降再降,再穷的百姓也能拿出钱来买上一匹布给自己做一身体面的衣服,再也不用衣不蔽体。

再加上高产量的粮食,百姓们终于可以丰衣足食,普天同庆。

厉怀明一行人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