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套史书,实则更像军政、民生、风俗、地貌等各个方面的大合集。最重要的是,上到平川王,下到管田亩的小吏,没有一个人会干涉他们,必要的时候还会提供帮助。
幸运,并感恩着。
***
事情的进展比楚溪客预料的还顺利。
那些真心干活的人,全心投入了忙碌的劳作中,虽然辛苦一些,但充满希望。
楚溪客还从中发现了很多人才,比如原本就会做刺绣的人,或者自小学习的木匠手艺。
因为楚溪客总能不拘一格降人才,所以下面的管事们也十分重视,每次看到有些技能的人都会积极上报。
虽说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吧,但也算结个善缘不是?毕竟,他们自己也是这样被举荐的。
说起来,这件事倒提醒了楚溪客,下次再“偷人”的时候,要把那些有一技之长的筛选出来。
那些心术不正的人,渐渐地忍受不住,快要露出真面目了。
为首的是一个名叫“郑三”的人。
郑三从前是军户,祖上也风光过。这人确实几分手段,脑子灵活,口才也好,兜里还有几个钱,因此来平川的路上就收拢了不少年轻壮汉。
他们彼此间以兄弟相称,颇有些自我感动式的相见恨晚、肝胆相照。
最开始,郑三就觉得楚溪客把孩童和小娘子们单独带走有阴谋,后来又有了以工分换伙食的事,他就更加不满了。
“妈的!老子千里迢迢来到平川,难道就是来挖石头的不成?只有蠢猪才会任由那些当官的摆布!”郑三一脚踢翻运煤车。
小喽喽道:“三哥有啥想法,说出来兄弟们也好帮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