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9章(2 / 2)

筒上刻着“楚记”的字样和那个标志性的小猫头。

这一瞬间,学子们险些落下泪来。

这是楚记啊!无数个寒窗苦读的日子,都是楚记的奶茶唤醒他们疲惫的心神。

喝上一口,果真是熟悉的味道。

学子们突然反应过来,平川王殿下不就是楚记的小郎君吗?

当年,楚小郎君还在长安的时候,为了让家贫的学子也能喝上奶茶,愣是把价钱降到三文一杯,俨然就是赔钱卖嘛!

这样的人,怎么会不管灾民的死活?

一位学子率先想通了这一点,当即坐在书案前,很快进入工作状态。

其余同窗仿佛找到了主心骨,也陆陆续续领了册子和笔墨一边问询一边登记。

完成登记的灾民则会按照十人一组,由另一队守城兵带领着,分配到各个帐篷里。

若有亲人的,不必分开,同乡愿在一起的,也可以优先安排。除此之外,老人、孩童和独身的小娘子会被特殊照顾。

至于那些身强体壮,有没有亲眷牵绊的年轻儿郎们,则被守城兵带走,单独放到一个区域。

不多时,那些争论不休的文人们也过来了。

前一刻还在说“政治博弈面前,即便姜纾都不能免俗”的人,此刻,看到一排排厚实的军帐,看到一列列井然有序的队伍,看到灾民们眼中重燃的希望,就觉得吧,脸有点疼。

这时候,学子们也彻底明白过来,平川城虽然关上了城门,但并不代表会对灾民不闻不问。

武侯和百姓在城墙下搭好了帐篷,帐篷里也毛毡,有火炉,还有并不便宜的石炭。

每一位灾民都被记录在册,无论男女老幼,都被妥善安排。

看着官兵和百姓熟稔的样子,他们又进一步想到,平川城一定不是头一回这样做了。无论官兵还是百姓,似乎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灾民就该救济。

因为有平川王殿下首肯,有官府撑腰,他们做起事来才能这般迅速高效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