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
他们画画是为了什么?
孤芳自赏吗?还是借此成名?
倘若能画出让那些“不懂画”的人都喜欢的作品,是不是也是另一种意义的成功?
后世研究表明,就是从这一年起,大昭国画的创作风潮开始发生转变――从前是树立一个权威,一窝蜂地模仿;自此之后,衍生出不同的流派,百家争鸣,各自繁荣。
有一对年轻夫妻,原本是闲来无事带着娃娃过来逛着玩的。
回家的路上,娃娃突然说:“我也要好好练习书画,将来请平川王殿下也把我的画挂在这里。”
男人笑着说:“学书画有何用,能赚钱吗,能做官吗?”
孩童想了想,说:“暂时不知道,但是,这个画展可是平川王殿下办的,既然平川王殿下能办,肯定有用。”
男人觉得有道理,哈哈一笑:“那就学吧!”
好在,如今他们吃得饱,穿得暖,夫妻两个都在棉纺厂工作,赚来的银钱给孩子买些画纸颜料还是够的。
这一日,产生类似想法的孩童有很多,开明的父母也不止这一对。
可以想象,不久的将来,平川城的风光、寻常百姓的生活、习俗与风物的变化,乃至大昭的大好河山,都会借助他们的笔一一呈现给后人。
这就是传承了。
***
画展总共持续了十日,每一日都有不同的作品展示,也会有新的作品获奖。
第一日的时候,由于知道的人不多,或者即使知道也没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,所以前来参观的百姓很少。
自从知道可以投票后,从第二日开始,平川学院的门槛险些都要踏破了,甚至到了后面,还有一些临时赶过来的书画商人,试图就着这个热度捡个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