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多看了他两眼,见过干活积极的,但是这么开心的还是头一次遇见。
棉田在耕种的时候就留出了采摘的通道,还是楚溪客亲自下的令。此刻他站在这里,向左伸手采一朵,再向右伸手采一朵,刚好两边都能够着,也不会碰伤棉花苗。
胸前的棉花包也是他设计的,随着棉花一团团放进去,就像腆起了一个大肚子似的,不用弯腰,也不会太重。
但是,那些孩子们就没这么轻松了。
不过,孩子有孩子的办法,他们仗着身量小钻来钻去,没一会儿就采了大半包。肚子前面放不下,就背到背上,等到集满一包之后就送到书记官那里,回来继续采。
恰好,楚溪客旁边就是那个六岁的小孩子。
小家伙明显就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,身上的衣服也皱皱巴巴的,但是一张小脸十分倔强,行动起来也很迅速,别人喝水休息的时候他还在钻来钻去努力采。
似乎生怕自己落后了会被淘汰掉,所以要比大人更努力、更积极。
楚溪客没有圣母地认为雇佣童工不人道,反而想到了当年的自己,也是这样遇到一个机会就牢牢抓住,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。
所以,他得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,也遇到了很多不声不响拉他一把的好人。
就像这位书记官。
书记官看着小孩热得通红的脸,没有说什么关心的话,而是在统计重量的时候故意慢了一些,这样刚好让小孩可以趁机歇一会儿,去喝一杯凉茶。
楚溪客还看到,秤砣挂在了八斤和九斤之间,书记官什么也没说,只在册子上记了一个“九”。
真好。
如果平川城的官吏人人如此,何愁天下不兴、国民不安?
楚溪客上前两步,正要交上自己的包袱,身后突然撞过来一个人,趁着他被撞歪的空隙,强硬地把自己的包袱插到了他前面。
光插队还不算,对方还自作聪明地说了句:“小哥不打算交啊?那我先来了。”
这话说的,不打算交他来这儿干嘛?
楚溪客原想怼回去的,扭头一瞅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,话到嘴边又憋了回去。
书记官见他没计较,也就没多管闲事,不过在检查妇人包袱里的棉花时仔细了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