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8章(2 / 2)

,冲着楚溪客执了执手:“不管此事能不能成,老夫都代今科举子们多谢楚掌柜了。”

他说的是“楚掌柜”,就是把楚溪客当成楚记的东家在看。

楚溪客连忙闪身避开,揖身还礼:“博士折煞学生了,学生不光是楚记的东家,还是太学的学子,也是大昭的子民,为学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理所当然的,值不得一个‘谢’字。”

大佬们纷纷露出复杂的神色,有赞赏,也有感慨。

读圣贤书这么多年,他们还是头一回意识到一直被贬低为“重利轻义”的商贾对读书人的益处。

姜纾眼中满是骄傲,聪明崽,他家的!

第111章

接下来就是令大佬们更为耳目一新的“志愿者计划”了。

历年科举, 比缺钱更棘手的问题是缺人手。尤其是,倘若当真依着楚溪客刚刚提出的“招标计划”执行,那就需要更多人手参与进来。这种时候, 无论禁军还是十六卫,免不了都想分一杯羹。

有了楚溪客的“志愿者计划”就不一样了。

“志愿者可以从太学中调配, 也可从各大书院选拔, 甚至洛阳、雍州等地的学子,只要不怕舟车劳顿,大可以报名参加。

“收取考务费就交给算学的师兄们,管理治安让武举那帮学子来, 至于分发被褥、提供一日三餐,甚至考场巡逻这种事, 大可以交给太学生。”

这样安排有两个好处,一来, 学子们对考生更有同理心,会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;二来, 也能让这些太学生们提前见识一下科考流程,将来自己下场考试的时候不至于太过慌乱。

楚溪客甚至把“避嫌”这样的细节都考虑进去了:“倘若是太学生做志愿者, 就不要安排在有太学举子的考场中了,免得有人作弊或者被冤枉作弊, 还有同乡和同门也要避讳……”

楚溪客越说越起劲, 没有注意到博士们已经停止了私下讨论,所有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。

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,难免有些心慌:“我说错什么了吗?”

一位太学博士笑笑,说:“我等就是在好奇, 你小小年纪怎么懂得这么多?”

楚溪客心虚地挠挠脸, 怂唧唧地往姜纾背后挪:“都是我阿爹教得好。”

严子君再次感叹:“嫉妒哦!”

姜纾笑道:“不必嫉妒, 你跟清臣也去要一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