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章(2 / 2)

“董玉”名字的答卷逊色许多,和另外两份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。

也就是说,第一年那张“董玉”的试卷不一定是董玉写的,而“董珏”的那张更像是他的风格。

楚溪客惊讶道:“阿爹的意思是,第一年考试的时候,董玉和董珏的名字被人换了,这份写着‘董珏’的答卷本来应该是董玉的?”

姜纾缓缓点头,说:“大杂院的董先生,学名便是‘董玉’。”

楚溪客倒吸一口凉气。

所以,当年考上太学直讲的本来应该是董书生?如今升为典学,穿着体面官服,被学子敬仰的也应该是董书生?!

最意难平的是,倘若董书生第一次就考中了,就不会有后面的二次、三次、四次,也就不会因为早起赶考而被运粮的马车轧断腿!

第97章

即便楚溪客这个外人,都难受到窒息了,何况当事人?

楚溪客气愤道:“阿爹, 这份证据我能不能交给董先生?让他去讨回公道,让那个鸠占鹊巢的人渣身败名裂!”

姜纾却摇了摇头, 说:“这不是证据。五年前太学卷宗阁失火, 真正的答卷已经被烧毁了,这是前段时间我为了调查董玉之事,请当年负责整理试卷的助教回忆出来的。”

五年前,正是现任国子祭酒上任之时, 也是董书生打算第四次参加直讲选拔的时候。

楚溪客皱了皱眉,敏锐道:“阿爹, 那场火是不是有人故意放的?”

姜纾点点头,道:“太学选拔直讲, 无异于礼部选送官员,要经过层层把关, 这么大的事,不可能是董珏一个人所为。”

也就是说, 这背后必定牵扯到当年监考的直讲、誊抄试卷的助教、阅卷的五经博士,甚至还有……前任国子祭酒。

楚溪客怔住了, 前任国子祭酒如今已然成为了礼部尚书, 主管科考,极得今上倚重。

别说眼下没有确凿的证据,就算有,以董书生这个无根无基的平头百姓, 不等状纸送到御前就会被压下。

楚溪客红了眼圈:“阿爹, 我……我们能帮帮他吗?”

这话问出来, 他才知道自己多没底气,他还是太弱了,赚点小钱可以,拉拔一下老弱妇孺可以,然而一旦牵扯到这样的大事,他便显得这般无能,还要求助长辈。

这是第一次,楚溪客渴望拥有权力。

姜纾静静地看着他,没有说话。